猪身上有一种肉,既不是肥肉,也不是脂肪,正确的说法是“囊肉”,天津俗语说是“囊膪”,是品位最下等的一种肉,市间狗食馆,多用这种肉做馅卖饺子,狼吞虎咽的大老爷们儿,吃不出来,还觉着挺香.“滚刀肉”还有另一种说法,滚刀筋,一部俗语辞典在“滚刀筋”条目下注释道:“滚刀筋,指那种难以应付的人。这样的人,软硬不吃,纠缠不清,以滚刀筋比喻。‘碰上这个滚刀筋,说破了嘴皮也没用,算我倒霉。’”按道理说,“滚刀筋”应该比“滚刀肉”更确切,但“滚刀筋”说起来不上口,日久天长,人们就说是“滚刀肉”了。
滚刀肉最直接的效果是,用刀切起来很费劲,,刀落到肉上,很容易咕噜到菜板上,切不下来。
囊膪是社会进步后的特有产物,喜欢狩猎,打到过的野猪肚子上是没有囊膪的,都是紧致的很,健康的很,脸很瘦,健康紧致的那种。不像市场上卖的猪头肉,肥肥的,脸皮下还厚厚的脂肪,绝大多数人脸部皮下是囊膪还不如猪的健康,所以人才会面部衰老的快一些,所以人得心脑血管的疾病才会多一些。
加上肚腩上的囊膪,高血压、高血脂也就不足为奇了,打住过一只秋獾,肥嘟嘟的,杀掉后,几乎一半的脂肪-制作獾油的原料,治疗烧伤的圣药。一看就是非常健康的脂肪,肌肉紧致,绝无半点囊囊肉。
社会进步,同时也要为之付出代价,将来社会进步如果照此延续,也许会如同科幻电影里的大头娃娃,头大脖细身子小,但却是高智商有情感的动物。不过,不必担心,人们的审美也会逐渐改变,到时候也会有如同唐朝以肥为美一般的时代审美观,谁也不会笑话谁!